
研發快報006:君の屎尿
脊髓損傷傷友發生意外後,往往需要適應與原本差異甚劇的身體,跨越重重阻礙。除肢體/行動不便外,以排尿及排便問題對生活影響最為深遠。
脊髓損傷基金會於2016年執行「脊髓損傷者維持正常生活(排便、排尿)支出調查」,針對大台北地區傷友,共回收96份問卷,一探傷友日常的屎尿人生。
本次研究傷友多數為男性(76%),以頸髓損傷(48.96%),完全性損傷(60.42%)居多。符合一般研究中的傷友樣態。平均年齡46.62歲,平均經歷損傷時間(傷齡)為16.73年。損傷前多數傷友狀態為就業中,損傷後雖然仍以就業為大宗,但比損傷前少了一半左右。(見表1, 2)

一、屎尿方式

傷友使用的排尿方式第一名為間歇性導尿,第二名為紙尿布,第三名為留置型導尿管。(見表3)
傷友使用的排便方式第一名為甘油球浣腸液,第二名為肛門刺激,第三名為軟便劑。(見表4)
由於問卷中採複選題,百分比加總超過一百為正常。

二、屎尿耗時

傷友解決排尿平均需花費55分鐘。以花費半小時以內者居多。(見表5)
傷友解決排便平均需花費62.97分鐘。以花費半小時至一小時者居多。(見表6)

三、屎尿支出

傷友每月平均排尿支出為1129.86元 ,最小值為100元,最大值為5000元。
傷友每月平均排便支出為541.29元,最小值為50元,最大值為4000元。
而女性排尿花費(1554.35元)高於男性(871.10元),約為男性的兩倍。間歇導尿與紙尿布可能是影響花費的主因。

四、屎尿結論
脊髓損傷後,一半以上傷友須依賴他人協助,且不斷摸索適合自己的方式,才能屎尿順暢,平均每人每年花費接近二萬元的直接成本支出,這還只包括後端的器材與藥品費用,前端服用各類保健食品 (如蔓越莓、酵素等)、飲食習慣、中醫或民俗調理、運動 (含相關復健器材購置) 等日常保健支出尚不計入,故實際支出會比本研究呈現更高。
女性在生理結構上較不易使用間歇性導尿,且在處理滲尿上,男性可選擇尿套,雖有女用尿套,但未普及且仍不夠便利使用,導致女性只能選擇紙尿布,大幅增加了支出。社會中女性平均收入與就業率皆低於男性,若傷後支出相對較高,可能造成女性傷友陷於相對弱勢處境,不可不慎。若能發展更加便利便宜的女性排尿輔具,必能有效改善女性排尿支出。
另值得注意的是,有49%傷友選擇使用甘油球排便,顯示一般人情非得已採取的手段,卻是傷友們維護日常生活的全部,對傷友來說,甘油球已成生活必需品而非醫藥用品,能平價而穩定地取得以保持身心「通體舒暢」至關重要。
而傷友們因擔心漏尿、無合適場所導尿、排便不易且耗時等心理壓力,導致不敢自在出門參與社會活動、與人互動、越來越退縮—這雙看不見的黑手是傷友們的難言之隱,一般大眾甚難體會。
過去基金會透過一系列「脊髓損傷 資訊便利站」講座,期望藉由正確實用知能,及資深同儕分享成功經驗/模式,減少傷友及照顧者錯誤摸索、支出及耗時等問題,提升自我照顧與生活品質,頗獲好評。未來將更從健康促進角度,建構整套排便排尿管理模式/課程,不只著重後端症狀處理,更能從前端生活習慣著手,達到預防勝於治療效果,提升傷友族群的健康自主管理觀念與生活品質,讓「屎尿人生」不再是阻擋。
|